英文版
新华概况
新闻中心
产品与服务
绿色制造
企业文化
投资者关系
加入新华
联系我们

安全生产

运行公告

信息公开

药品不良

反应收集

线上商城

企业邮箱

新 闻 中 心

N E W S   C E N T E R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视频展示
招标采购

媒体报道   |   MEDIA COVERAGE

【鲁中晨报】同忆峥嵘岁月 创新企媒合作—新华制药与大众报业集团驻淄单位党建共建活动纪实
日期:2019-05-27

    

      《大众日报》与 新华制药,一个是国企,一个是党媒,都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都有着相同的红色经历。
       5月24日-25日,新华制药与大众报业集团驻淄单位部分党员实地探访新华制药胶东旧址,参观胶东红色圣地,创新性开展国企与党媒的党建共建活动,共同追忆峥嵘岁月,用心用力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为携手共进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翻山越岭,一路崎岖。5月24日午后,新华制药以及大众网、齐鲁晚报淄博记者站、鲁中晨报、鲁中网等大众报业集团驻淄单位的党员代表和《我与新华制药的故事》征文二等奖以上获奖者来到乳山市崖子镇田家村。

        时光倒流76年,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炮声隆隆,地动山摇,枪林弹雨,硝烟弥漫,又是一场惨烈的战斗在胶东地区打响。
       一个个受伤的战士,不断被抬下前线,胸前的衣裳被鲜血染红,战士的脸庞,因强忍伤痛而愈发显得刚毅,这些都深深刺疼着时任胶东军区参谋长贾若瑜的心。
       更令贾若瑜忧心的是,脱脂棉、纱布、酒精、消毒水等最起码的战场急救材料,纷纷告急。
     “连天炮火震登州,救死扶伤万斛愁。”50多年后,贾若瑜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形容1943年前后山东敌后抗战区的那段艰苦岁月。
       由于敌人的严密封锁,加上战争频繁,前方缺医少药,致使我军的战场救护和百姓生命安全,都受到了严重威胁。
       面对这样严峻的形势,胶东军区决定,创办一个制药小组,靠自力更生解决战时的药品问题。
       1943年11月,时任胶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张一民抽调18名战士,在牙前县后垂柳村(今属烟台市牟平区)成立了一个制药小组,进行药品的研制和生产,以解决药品紧缺的燃眉之急,这即是新华制药厂的前身。

       在没有参考资料和仪器设备的情况下,这18个人便用锅碗瓢盆以及碾磨之类的家庭用具代替,最初的产品也是就地取材,用传统的方法炮制出的膏、丹、丸、散、酊、露等中成药。
       战争期间,制药组曾转战于乳山井口村、东夼钟家村、田家村。这些村子,地处群山环绕之中,有利于应对敌人大规模的扫荡,便于隐蔽。1944年10月,胶东军区卫生部正式命名制药组为“新华制药厂”。后来,张一民在回忆文章中写道:记得这个名字还是由我提出来的。当时之所以考虑用“新华”二字,是因为这个名字有崭新的时代意义,那时,延安已有“新华社”,“新华”其含义就是要用新中国取代旧中国,要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的中华,我们的药厂要成为新中华的制药厂。1948年10月,新华制药从胶东搬迁到淄博。
       如今的田家村,小巷幽静,街道整洁,一排排青瓦民房,环绕着绿树鲜花,古朴的院落仿佛在诉说着一段段厚重的历史。

    “这是新华制药原来的房子”,乳山市党史委主任徐华伟指着几间简陋的青砖房介绍着,那是刘浪住过的房子。刘浪是18人制药小组其中的一员,后来出任新华制药第一任厂长。
       田家村如今是乳山红色教育基地,5月24日,新华制药与大众报业集团驻淄单位在这里举行了党建共建活动仪式。新华制药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徐列,大众日报社淄博分社党总支书记、鲁中晨报社总编辑孙宏弢出席了活动仪式,并分别讲话。
       新华制药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徐列首先回顾了新华制药创建初期的光荣历史。他动情地说,新华制药在胶东度过了5个春秋,是胶东这片大地和人民养育了新华,成就了新华。“新华搬迁到淄博的时候,有胶东的员工747名,这些人现在大部分都过世了,但是我们老八路的精神,红色的基因没有变。”

       新华制药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等共和国创立、建设、发展的全过程,为国家医药工业的发展和百姓生命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徐列在讲话中,还深情回顾了新华制药与大众日报的渊源。抗战时期,大众日报的战地记者就到胶东采访过新华制药,并留下了珍贵的照片资料。同时他也对大众日报驻淄媒体对新华制药在企业形象提升、外部环境营造等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了感谢。
       新华制药从惊心动魄的红色岁月中走来,是我党一手创建、培育、发展起来具有“红色基因”的制药企业。同样,大众日报从创刊之日起就将红色基因注入了血脉。
       1939年1月1日,冒着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肩负着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使命,大众日报在沂蒙革命根据地光荣诞生。此后,无论是面对日寇的拉网式“扫荡”,还是国民党军队的狂轰滥炸,大众日报的出版发行从未中断,成为全国连续出版时间最长的党报。
       大众日报社淄博分社党总支书记、鲁中晨报社总编辑孙宏弢说,新华制药是红色国企,大众报业集团所属媒体是党的媒体。回望来路,红色基因是我们鲜明的精神底色,是我们共同的骄傲。这次新华制药与大众报业集团驻淄单位开展党建共建活动,是国企与党媒创新党建工作的一次有益尝试,也是巩固深化双方合作关系的重要契机,更是面向未来、携手共进、协力共赢的有力举措。
       为了准备这次共建活动,孙宏弢专门委托大众日报的同事,翻阅当年的《大众日报》和档案资料,找到了三张大众日报刊发的新华制药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老照片,并进行了扩放,制作成小礼物,作为双方走过那段烽火岁月革命情缘的见证,赠送给了新华制药。

       淄博市原副市长宋鲁泉曾在新华制药工作过,他一直关注着新华制药的发展。在共建活动仪式上,他对新华制药取得的成就如数家常,娓娓道来,并对新华制药员工的努力奋斗“点赞”,对这次共建活动进行了高度评价。
        新华制药原副总经理梁尚诚全程参与了这次共建活动,他特别赋诗一首:媒企共建形式好,目标一致心相融,春风化雨润万物,事业动力共此生,坚定不移跟党走,不忘初心记使命,与时俱进多创新,振兴中华当标兵。发自肺腑,情真意切,这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对企媒共建活动的殷切期望。
       用事实说话,让历史发声,感性与理性有机结合,沉寂的实物与热血的故事相互交融,这次共建活动让大家感受到了强烈的心灵震撼与思想洗礼。

       ——这是一次红色教育之旅。

       胶东,是一片红色的热土,是革命战争年代的根据地,众多部队、国企、医院、学校,从这里诞生、成长,走向全国。新华制药是从胶东走出去的红色国企中的一员。无论是在乳山市下石硼村新华制药旧址,还是在烟台市牟平区后垂柳村新华制药诞生地,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实物器具、一段段感人的故事,让大家真切感受到新华制药初创时期的艰辛历程,体会到了老一辈新华人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特别是在在胶东抗战第一枪雷神庙纪念馆,新华制药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徐列发现了新华制药第一任党的负责人夏来(莱)的图像资料,并向大家做了介绍。因为历史久远,参与创建新华的许多老前辈已经过世,在新华制药创建75周年编纂《新华人物志》时因为许多老一代新华人的历史资料缺失,留下了很多遗憾。这次发现无疑会进一步丰富新华创始人的相关史料,让大家十分振奋。

       ——这是一次红色教育之旅。
       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从今年6月开始,在全党自上而下分两批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在为期两天的党建共建活动中,大家参观了田家村胶东育儿所教育基地、下石硼村新华制药旧址、新华制药诞生地后垂柳村、胶东抗战第一枪雷神庙纪念馆、杨子荣纪念馆等,用脚步丈量胶东的红色地标,从革命历史中汲取精神财富,这正是为了传承红色基因,牢记初心使命。

       新时代需要新的担当,新征程需要新的作为。饮水思源、不忘初心,大家明白,实地探访,铭记历史,是为了不能忘却的纪念,更是为了美好灿烂的明天。(文/于魁  任灵芝 张建军  摄影/曹连东)

刊登于:2019年5月27日《鲁中晨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