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新华概况
新闻中心
产品与服务
绿色制造
企业文化
投资者关系
加入新华
联系我们

安全生产

运行公告

信息公开

药品不良

反应收集

线上商城

企业邮箱

新 闻 中 心

N E W S   C E N T E R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视频展示
招标采购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媒体报道   |   MEDIA COVERAGE

【科技创新与品牌】七十二年成就品牌传奇----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成长记
日期:2015-03-24

本刊记者/邵慧力 赵松波 王文文
  “保护健康,造福社会”,新华制药厂自成立以来一直践行着这样的企业使命,在医药行业的大风大浪中激流勇进,伴随着新中国一起成长,把建厂初期“救死扶伤”、“救中国于危难之中”的红色精神传承至今。由于始终本着“为老百姓服务”的宗旨,新华制药厂在消费者心中赢得了良好口碑,在医药行业中树立了榜样。历经72年风雨沧桑,于1993年完成股份制改造的山东新华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已成为我国大型骨干制药企业、全球最大的解热镇痛类药物生产与出口基地,以及国内重要的心脑血管类、抗感染类及中枢神经类等药物生产企业,在我国化学制药行业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公司是H股、A股上市公司,目前旗下有9家控股子公司。是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品牌。
  有因方得果。新华制药作为中国最早的化学合成制药厂,作为比共和国诞生还早6年成立的八路军制药厂,新华制药有着其他制药厂所无法比拟的历史积淀和贡献。但新华人从不以“功勋药厂”自居,不骄傲自大,不安于现状。新华人以此为基石,艰苦奋斗,完善质量体系,勇于创新,在发展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始终保持着斗志昂扬的姿态。
  为了更好地还原新华制药的成长历程,记者转动时光的齿轮,把历史的时针拨回到72年前,那一段关于新华制药的故事—
  赫赫战功 垫起品牌基石
       1943年前后的胶东抗日根据地,战争形势十分严峻,日本帝国主义在做着失败前的垂死挣扎,战事频繁,部队所需的军事物资极为缺乏,由于敌人的封锁,医护用品、药品的来源更加困难,战场急救的基本卫生材料都供应不上。前方急需药品,为了保障和抢救战士的生命,时任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将军、参谋长贾若瑜将军召集军区卫生部的领导,要他们拿出一个方案,解决战时的药品供应问题。1943年11月1日,时任胶东军区卫生部部长张一民、政委袁荣抽调18名有一定医药知识的八路军战士,在烟台的牙前县后垂柳村成立了一个制药小组,进行药品的研制和生产,以解决药品紧缺的燃眉之急,这就是新华制药厂的前身。1944年3月,制药小组迁到了乳山县崖子乡井口村,招收了一批男女青年,并购置了毛驴,开始用畜力代替人力碾药。此时,还选调原银匠出身的护士蔡金章手工打制出了手术用的镊子、探针等医疗器械。1944年5月,制药小组人员已发展到70余人,分为四个工组:制药组、烧酒组、器械组、丸药(中药)组,同年10月,为应对敌人大规模的扫荡,药厂迁入四面环山的东夼仲家,胶东军区卫生部正式命名制药组为“新华制药厂”,到解放战争时期,新华制药已有近700名制药工人。
       作为我党创办的制药厂从建立之初,新华制药就把自己和祖国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了一起。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到抗美援朝,新华制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了卓越的贡献。解放战争中,新华制药是山东境内唯一能够生产制剂的制药厂并充分供应满足了革命战争的需求。1947年,陈毅、粟裕在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说,华野数十万军队的西药全靠胶东。昌潍战役前,许世友在关于战役准备的命令中指出,一般伤员应每人注射破伤风、抗病毒或血清,各纵队如用完,迅速派人来领取,供应十分充足。  
        新华制药中“新华”二字有着崭新的时代意义,那时,延安已有“新华社”,“新华”其含义就是要用新中国取代旧中国,要建立一个“人民当家做主”的新中华,新华制药厂要成为新中华的制药厂。 
  如今的“新华”商标已深入人心,可谓是家喻户晓,成为新华制药的品牌。
  质量至上 夯实品牌基础
  质量是根,品牌是花,没有根之丰硕,哪来花之绽放?新华制药历经72年在行业中屹立不倒,仅仅有历史的支撑远远不够,还需要过硬的质量作为坚强的后盾。一代代的新华人始终坚持“产品质量关系企业生命、药品质量关系人的生命”的“两个生命”质量理念。面对竞争日益激烈的医药市场,新华制药在药品生产过程中严格把控,精益求精,在药品检测仪器设备的投入上更是舍得花钱,时时刻刻把老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老百姓都形象地称新华制药的产品为“放心药”。
  高质量来自制造全过程的艰苦、细致和扎实,来自科学而严格的管理。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在新华制药全体员工的不懈努力下,质量上取得的成绩不断被刷新。
  20世纪90年代,新华制药在全国首批获得“国家质量管理奖”,先后共有23个产品获省部级以上优质产品奖,其中3个产品获国家金质奖,3个产品获国家银质奖,多个产品获山东省名牌产品。新华制药是国内首家通过ISO9001、ISO14001、ISO10012三项认证的医药生产企业。目前新华制药所有在产原料药产品、制剂剂型均通过了国家GMP认证,获得了淄博市第一届市长质量奖。布洛芬、甲氧苄啶等9种原料药通过欧盟COS认证,阿司匹林、布洛芬等14个产品通过美国FDA认证。2011年8月,片剂通过英国卫生部和药品与保健产品管理局 ( MHRA)审核认证,该认证在27个欧盟国家共同有效。从此,新华制药的制剂产品有了通往国际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与英国合作伙伴合作的3年来,新华制药在合作伙伴的综合评分上均为100分。2014年初,新华制药注射剂又通过了国际药房协会(IDA)现场检查,成为符合WHO-GMP标准的合格供应商,标志着新华制药制剂生产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至此,新华制药的片剂、注射剂都拿到了通往国际规范市场的通行证,进一步打开了制剂出口规范市场的大门,成为全国首批15家实施制剂国际化战略先导企业之一和全国制剂出口十强企业。
  这些成绩的取得,与新华制药在实际工作中严格按GMP要求进行质量体系建设是分不开的。新华制药从上世纪80年代起就引进了美国和欧洲的GMP,逐步按照欧美GMP规范和ICHQ7来指导生产。当ICHQ9/质量风险管理、ICHQ10/质量管理体系、QbD/质量源于设计等质量理念刚刚在欧美盛行时,新华制药就及时引进吸收,并依此为指导来更新自己的质量理念和管理体系,强调质量贯穿于整个产品的生命周期,对产品的质量进行全程设计、风险管理,以此减少质量差错的概率。新华制药的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是与国内、国外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和手段的不断进步是同步同行的。
  在新华制药,每一个员工都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好药是造出来的”、“每个人都与好药有关”,这是他们自创自勉的质量格言。新华制药把质量视作立企之本,对于质量品质的不懈追求使企业长久不衰,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 保持品牌活力
  新华制药在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创新视作公司发展的不竭动力。多年来,持续不断的创新成为新华制药搏击市场的法宝,屡创传奇:1944年12月,新华制药就成立了研究室,开展技术创新与研发工作;1953年,新华制药研制出新中国第一台搪玻璃反应罐,奠定了中国现代制药工业的设备基础;1955年,新华制药建成了中国第一个化学合成原料药生产车间—非那西汀车间;1956年,自主研发生产的斯锑黑克扑灭了肆虐中国的黑热病;1978年,“斯锑黑克和咖啡因重大工艺改进”获全国科学大会奖。
  进入新时期,科技创新更是为公司提供了强大发展动力。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公司每年研发投入近亿元,经过多年巨额投入和不懈努力,目前,公司拥有药品生产文号400个,其中国家一类新药文号8个,二类新药文号21个,获得授权专利164项。在巩固传统优势的基础上,公司将抗肿瘤类、心脑血管类、抗感染等前沿药物作为研发重点,目前100多个新药研发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公司已成为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火炬计划生物医药产业基地骨干企业,是第一批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建有院士工作站、企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泰山学者”岗位,建成了重大抗肿瘤药物等五大技术创新平台。公司与淄博高新区、山东大学共同建设了国家级科技孵化中心—山东大学淄博生物医药研究院,依托“泰山学者”岗位组建了生物技术团队,启动重大创新药物—偶联单抗项目的研发。积极参与了淄博高新区在美国硅谷生物医药孵化器的筹建和管理。科技创新,让新华制药的积淀更加醇厚,让新华制药发展的动力愈加强劲。正是基于新华人高瞻远瞩、敢于突破、永不固步自封的精神,新华制药才得以长盛不衰,蒸蒸日上。

  新华制药的故事还在继续,新华制药的红色精神依旧延续。我们有理由相信,新华人在“质量至上,科技创新”的支撑下,必将紧扣中国经济发展的节奏,把握行业发展腾飞的机遇,越做越强,实现新的飞跃!

刊登于:《科技创新与品牌》杂志2015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