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版
新华概况
新闻中心
产品与服务
绿色制造
企业文化
投资者关系
加入新华
联系我们

安全生产

运行公告

信息公开

药品不良

反应收集

线上商城

企业邮箱

企 业 文 化

C O R P O R A T E   C U L T U R E
新闻动态
媒体报道
视频展示
招标采购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新华药业》创刊1000期征文精选(一)
日期:2013-03-12

《新华药业》我的“良师益友”

      《新华药业》伴随着新华发展历史已经整整走过了25个年头,即将迎来创刊第1000期。时光荏苒,感慨万千。多少年来是《新华药业》激发了我业余写作的灵感、热情和欲望。
      《新华药业》创刊于1988年的4月,回忆起来我与《新华药业》是老朋友了,1989年《新华药业》创刊第二年的国庆节搞了一次“国庆征文”,我写的一篇文章《回忆我的父亲》投稿后竟然获得了征文的二等奖,当时带给了我几分惊喜和信心。当公司宣传部邀请淄博市知名作家张宏森、韩青来公司给写作爱好者作报告时,我也报名聆听了两位作家的写作知识辅导,受益匪浅。从那以后我就一直把《新华药业》当做自己的良师益友。
      多年来我写的一些通讯和文章在《新华药业》上刊登,像《回忆我的母亲》、《当兵轶事》、《搬家》、《记忆中的北广场》等发表后反响都比较大,特别是1997年写的《当兵轶事》在《新华药业》上刊登后,每次战友聚会时都会在战友中传阅,给大家带来了欢乐的同时,也使他们更好地了解了新华。
      我工作在生产一线,作为一名业余通讯员经常深入到班组与职工面对面交谈,在与他们的交谈中发现一些闪光点,并及时报道出来,弘扬了正能量。像反应先模人物的《起重工———王维风》、《供热站的领头雁》、《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等通讯在《新华药业》发表后产生了很好的效果。特别是2011年我写的《让我感动的一件事》在《新华药业》发表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我车间北冷组职工常岭同志的事迹当时成为新华人爱岗敬业、爱厂如家的学习楷模,公司工会也向全公司发出了“向常岭学习”的号召。多年来我在《新华药业》发表了近百篇通讯报道和文章,公司也给了我许多荣誉。2012年被评为公司杰出通讯员,多年以来《新华药业》一直伴着我的学习和工作。
      在长期的通讯报道中我体会到,写作是一种心灵洗涤和净化的过程。我的一些通讯和文章往往是在夜深人静时,脑海里突然有件事在感染着自己,灵感一来,马上起床,挑灯夜战。同时写作还要多动脑,勤动笔,多深入基层才能发现好的素材,写出感人的文章。
这些年我逐渐养成了喜爱阅读各种报纸的习惯,我还收藏了各种报纸,1991年第87期《新华药业》是我收藏最早的《新华药业》。在收藏报纸过程中既学到了各种知识,又丰富了自己的阅历,还陶冶了情操。这一切都得益于《新华药业》对我的帮助和影响。
      我在业余写作过程中也在《新华药业》上认识了许多《新华药业》通讯员。这些通讯员的文章各有千秋,像马鑫良的文章辞无所假,往往从一件普通的小事谈起,文章总能折射出一种深刻的哲理,读后耐人寻味。向海燕的文章文笔流畅,情文并茂。赵华的诗歌有意境、有文采、有思想。还有宋尚娟、谢艳、孙波、王学民,以及近年来又涌现出的郑良杰、于娜等等……他们在写作技巧等方面都值得我学习。
      《新华药业》已经走过了25个年头,作为一名老通讯员,我愿与年轻的同志共勉,继续努力,弘扬新华精神,反映报道基层一线的好人好事,尽职尽责。祝愿《新华药业》越办越好。(顾兴福 201车间)

《新华药业》创刊1000期征文新华人自己的精神食粮

———写在《新华药业》第1000期之际

       走过春华秋实的如梭岁月,《新华药业》即将迎来她的第1000期,这1000期沉甸甸的报纸叠印着新华70年的曲折与辉煌,记载了新华人的梦想与荣光。
  记录新华的发展,抒发新华人的情怀。翻看每期的报纸只要你留心都会发现新华发展的每一步都印记在了字里行间,从新华建立符合国际标准的GMP车间,股份制改革与新华制药H股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到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开发中心和博士后工作站,从与拜耳等国际大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到成为世界上最大的L380生产基地和全球布洛芬第一大生产商等等,研究新华的发展史,你就无法绕开《新华药业》。为了更多更全面的了解新华的发展,每期的《新华药业》不仅会刊发各个车间、部门在生产、安全方面的最新情况,而且随着国家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新华药业》还将企业最新的发展思路呈现给大家,如促进企业发展的“五大创新”,及时刊发和评论每年的职代会情况,出版编辑《企业文化案例手册》,登载杰出新华人所获得荣誉和成就等等。一篇篇报道紧扣新华发展的脉搏,记录着新华的每个历史时刻,有些文章让人回味无穷催人反思,有些文章让人感同身受如临其境,这就是《新华药业》展现了新华人回应时代的最强音。
  写自己、自己写、贴近一线反应新华人的心声,一直以来都是《新华药业》的一大特色。每期的报纸都会刊登各类反映一线新华人风采的稿件,如《灯检架下的娘子军团》、《散利痛的仨小伙》、《新组员老师傅》所展现的新华人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以及高度的质量意识和团结协作的包容之心,这些都是新华发展的源泉和宝贵财富。典型报道、催人奋进也是《新华药业》的一大特点,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在2011年《新华药业》刊登了关于向常岭同志学习的文章,《新华药业》的记者走近这位普通的新华人,用纪实的手法和感人的妙笔为广大新华人报道了常岭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常岭那质朴无华的语言、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和努力钻研本职工作的创新精神,深深感染着每一个阅读者。《新华药业》的通讯员大多是来自一线的新华人,他们大多是出于对文字的喜好和对新华的热爱,比如我在以前从没有想过自己的稿件能够登上《新华药业》,但在车间领导和《新华药业》编辑的鼓励和帮助下,我也渐渐学会了用笔报道自己周围的人和事,这不仅使我成为生活上的有心人,也使我增加了对投稿的热爱,我想这也许是很多像我一样的通讯员的成长之路吧!
  《新华药业》始终与时俱进,经过几次的改版,《新华药业》已然焕然一新,其版面更加清新务实,其可读性和包容性明显增强。还多次开展各类征文活动,开辟一些新的视角,如镜头看新华、班组风采、身边新华人等栏目,力争满足不同读者的多种需求。为了提高通讯员的写作水平,《新华药业》的编辑们还邀请有经验的老师为广大通讯员介绍写作的经验,还不时征求读者们的意见和建议并积极采纳。《新华药业》也先后获得了全国医药企业最佳厂报奖、山东省十佳优秀企业报刊等荣誉。
  将《新华药业》办得更好是广大新华人由衷的心愿,我深信在新华这片沃土上《新华药业》一定会走出更广阔的天地,成为新华人爱读爱看的丰富精神食粮。
(特约通讯员 鲍健)

周二盼“粮”

        周二对很多人来说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但对新华的广大职工来说,这一天有着特殊的意义。因为到了周二,职工们盼望已久的“精神食粮”———《新华药业》,就会由公司编辑部的老师们分发到公司的各个车间部室,使广大员工在工作之余细细品味这“食粮”独有的特色。
  一份报纸能够有如此的吸引力,使广大职工都在时刻翘首期盼,我想这与报纸本身的办报特色是分不开的。《 新华药业》作为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多年来始终立足“宣传新华、服务新华”的办报宗旨,将每天发生在员工身边的新华人和事,用不同的视角写出来,让职工在工作中了解新华,在生活中关注新华,然后以饱满的精神状态奉献新华。
  《新华药业》从创刊至今,已在公司职工中引起强烈的反响,可以说是职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在公司,活跃着一批 《新华药业》的通讯员队伍,用自己手中的笔描绘新华,记录新华。为了让《新华药业》真正贴近员工的生活,编辑部的老师们,严把稿件质量关,并耐心为每一位投稿者修改稿件。 回想起自己的投稿历程,从初次投稿时忐忑不安的心情,到稿件刊登后的喜悦之情,我想这与编辑老师的鼓励是分不开的。正是在大家的鞭策下,工作之余,我常拿起手中的笔去描绘自己心中的新华,即使再忙,也从未停止。
  作为《新华药业》的忠实读者,我们来自公司的各个车间部门 ,有的是出差奔波在外的业务员,有的是生产一线的普通员工,也有退休后赋闲在家的老师傅,虽然来自各个阶层,但对《新华药业》都具有特殊的情愫。为了让公司的员工都能读到自己的报纸 ,公司通过各种渠道使报纸下发到每个人的手中。特别是退休在家的老师傅们对《新华药业》更是情有独钟,对公司怀着特殊的感情。可以说,他们不仅是忠实的读者,很多还是其中的参与者,因为在每年公司组织的各类征文及摄影等活动中,常常会看见很多熟悉的老师傅的身影。他们虽已退休,但对新华之爱仍在绵延……
  一支笔,一页纸,一件小事,一段评论,这就是那份普通的报纸《新华药业》,为我们传递着发生在新华不平凡的业绩!
(特约通讯员 郑良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