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版
旧版入口
About us
News
Investor Relation
Products
Contract Manufacturing
Contact Us

News

《新华药业》创刊1000期征文精选(四)
日期:2013-04-16

绿叶对根的情意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毛阿敏的这首《绿叶对根的情意》是我非常喜欢的一首歌。不仅因为它旋律优美动听,曲调婉转悠扬,更主要的是她让我想到了,我对于《新华药业》的情感就如同于绿叶对根的情意。
      记得我刚开始试着写稿子的时候,总感觉自己写的东西太稚嫩,语言不够简练,上下文之间也不够通顺流畅。而别人写的稿子,文笔流畅,语言生动,与之相比相形见绌,这让我胆怯,不敢举步向前。可就是《新华药业》给了我勇气,她们采纳了我的稿件,并对不足之处进行了修改。当看到我的稿件变成铅字镶嵌在其它稿件之间时,我多了一份勇气,多了一份感动,多了一份成功的喜悦。我更加积极地投稿,《新华药业》的编辑们不失时机的给我帮助和鼓励。我仿佛有了无穷的动力,我写三八节快乐的女工;写清明节对父亲的思念;写安全征文《我想有个家》;写国庆节的《走进十月》;写车间动态;写班组里感人的故事……这一年我被评为“年度杰出新人”,光荣地站在了领奖台上。
      如今,我已由最初青涩的“小草”变成了一枝“绿叶”,虽然因岗位的变动,使我异常忙碌,稿件写的也少了。但我从不曾忘记《新华药业》所带给我的喜悦与成功;不曾忘记通讯员们的开朗与真诚;我的心也从不曾远离,就如同绿叶对根的情意,脉脉相通,绵绵不息。(韩霞 置业公司)

月上柳梢头

       面对《新华药业》1000期的征文启事,我无数次坐在电脑前,却始终不敢动手。头一次竟不知该用什么样的文字,来描述这份与我相伴十几年的报刊,所谓“近乡情更怯”大抵便是这种心情吧?
      对外而言,《新华药业》只能算一份企业内部的小报纸。但于我,于很多人却意义重大。当年初出校园,进入新华,我便与《新华药业》结下不解之缘。记得当时《新华药业》鲜有文学版,多数是新华人自己写、自己看的通讯与报道,而我年少轻狂,还不懂“写作源于生活”的含义,那时执笔的多是吟风弄月,为赋新词强说愁罢了,经历过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投稿过程,我发了第一篇散文《漱玉泉畔访清照》,今天再读不觉羞惭,有了老师一番苦心鼓励后,才有了今日我月下挑灯的习惯。
      因为这篇“豆腐块”,我渐渐走上了写作之路。我写作绝大多数在晚上,月上柳梢,夜深人静。那时宿舍并没有像样的书桌,晚饭后与我相约的只有两处地方:一个是公司俱乐部的阅览室,一个是市图书馆自学教室。那时与我相伴的是一册书,一份报,一支笔,一卷纸,那份报纸自然便是《新华药业》,读读报,练练笔,几个钟头的时光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然后“陌上花开矣,踏月缓缓归。”那段日子快活的像是偷来的一样,多年以后我再带女儿旧地重游,想起那段青葱的岁月里,最美的唯有月上柳梢头,人约纸卷中的回忆。
      边读,边学,边写,我也成了《新华药业》的常客,并拥有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每年一度的采风活动竟成了我翘首企盼的日子。三两知己,指点江山,探讨文字之间的奥妙,畅心宁神之余便如《红楼梦》里的诗社,大家争奇斗妍,各逞奇才。那一期的《新华药业》我必定珍藏,留待以后桑榆晚景,坐夕阳下回首往事时满足的一笑。
      记得很久以前一次采风中,不知是谁曾开过这样经典的玩笑:“我们也有社团,不如就叫新华社。”引来众人哄堂大笑。多年后,我因工作调动到了301车间,初到岗位极不熟悉,那时同事大陈便常常挤到我身边帮我。我很感激地说:“谢谢。”她却笑:“别谢我,你认识宋尚娟?她特意托我照顾你。”那一刻我心如春暖,我与小宋是报上相识已久,私底下却并未有多少交集。还有质检部的小陈慧,多次指点我的工作方法,有空就尽量帮我。面对我的感激她淡淡一笑:“不认识我不要紧,你肯定认识我哥,我哥叫陈志。”那一刻我恍然大悟,就想起了那个玩笑,原来我们真有个组织,虽然这个组织不叫“新华社”。
      去年,因为身体的原因,我多次被医生警告,被迫离开电脑,离开《新华药业》许久。怏怏躺在床上,失魂落魄之余,不觉怀念星期二,怀念灯前月下的日子,那一刻我才知多年以来,有一个习惯已如影随形,挥之不去。
      愿得月下悠闲,品茶、听琴、读书、写作,则岁月静好,欢喜无限。(向海燕 301车间)

我与《新华药业》的情缘

       没想到十四年前我与《新华药业》有幸结缘而走到了今天,如今我不但是她的忠实读者,而且还有幸成为她的特约通讯员。我们之间已悄然无声地彼此贴近,今天用一句时髦的话来说就是“零距离”了。我想这就是缘分,说起这份缘还要追溯到十四年前……
  那时,刚走出校门参加工作的我觉得写东西是文人们的事,对我来说看看报纸还可以,说起投稿而且成为特约通讯员那根本就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没想到后来的一件事却让我与《新华药业》结缘了。
  那时,我刚搬了新家,从小就喜欢养鱼的我从同事那要了五条小孔雀,没想到在我的精心呵护下,不到半年的时间我家的鱼居然增长到了四五百条,我特别喜欢看它们争先恐后抢夺食物的样子,有时把这事讲给同事们听,同事就劝我何不写一篇养鱼心得投给《新华药业》呢。我有些跃跃欲试又有些犹豫,同事就劝我说行不行写了再说。还真是没想到,我的那篇《以鱼悟理,娱乐无穷》的文章居然在《新华药业》上发表了,我的文章居然变成了铅字,我当时真是不敢相信,那是我第一次投稿,说出来不怕大家笑话,当时我拿着《新华药业》赠给我的那期报纸看了又看,仿佛感觉自己是在做梦。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喜欢上了写作,每当一篇文章发表,那激动的心情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呢。
  那时我特别盼过星期二,因为那是《新华药业》发放的日子,假如我的稿件被录用,我就可以拿到一份编辑部赠的报纸了,因为那时我们班组就一份《新华药业》,你想啊,一、二十个人都想看,等报纸轮到自己手里那得猴年马月呀,往往就是收发报纸的人还没把报纸放到桌子上,报纸就给抢跑了,想看那就排队去吧。可是发表了文章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编辑部要赠给作者一份当期的报纸,那就想什么时候看就什么时候看,自己说了算,那感觉太给力了!所以,每次拿到报纸我都是迫不及待的翻看着寻找着,一是看看自己的“小作”发表了没有,二是看看这期谁又出“大作”了。如果自己的文章被发表了,我会偷偷的躲到一边去看,每次心中都是按捺不住的激动。如果文章没有发表虽然心里有点小小的失落,可读读别人的文章,也是一种享受,还可以学学别人是怎么写的,同样一句话,为什么别人会这样写,每次我都不会错过这个互相学习的好机会。
  自从与《新华药业》结了缘,我就从这个无声胜有声的“老朋友”那里学到了很多知识,是她让我了解了公司的一些时事信息,了解了我们身边发生的好人好事和公司先模人物们的先进事迹,是她给我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展示自己的平台,在这里我可以把自己的一些工作或生活上的感悟和心得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取长补短,自己的写作水平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如今,新华药业已创刊1000期,我与《新华药业》的缘份中更多的已是注入了感情。就是这份情感将永远伴随着我、激励着我不断进步……(特约通讯员 徐玉玲)